北京和众汇富:周四聊点轻松的
一、新闻与盘面
周四市场小幅震荡调整,中位数下跌-0.47%,成交量维持在9300亿,热度还不错。最近CXO调整的也不少,大部分票又回到了前期低点,索性低吸一点,反正目前也不贵,药明康德20%多的增速,对应20倍的估值,要求不高的话,看起来还行。
万众瞩目的特斯拉,这个大会开了个寂寞,并没有多少大家期待的亮点,宏伟的计划主要分为5步:
(1)发展可再生电源,用可再生能源为现有电网供电,减少35%化石燃料使用,24TWh储能+10TW风光+8000亿美元投资;
(2)发展电动车,减少21%化石燃料使用,115TWh储能+4TW风光+70000亿美元投资;除了目前车型还假设了另外2款新车型;
(3)将家庭、工业供暖转换为热泵,减少22%化石燃料使用,6TWh储能+5TW风光+3000亿美元投资;
(4)发展氢能、高温热输送,减少17%化石燃料使用,48TWh储能+6TW风光+8000亿美元投资;
(5)为飞机和船只提供燃料,减少5%化石燃料使用,44TWh储能+4TW风光+8000亿美元投资;
周一聊到过中环,结果昨晚出了个回购公告,回购资金总额为不低于6.5亿元,不超过7亿元,回购价格不超过62.96,用作员工持股计划或股权激励。硅片的竞争格局相对来说还算不错,在硅料下跌的大趋势下,硅片是最后一个跌的。这个62元大家也记住了,相当于大股东给咱们划了个价格,虽然回购后继续下跌也是常事,但仍然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二、两会
马上要开两会了,天风总结了份资料,感觉还不错,今天周四,就说点轻松的。
下图是对经济具有定调作用的主线会议的时间轴。这类会议规格高,但召开频次低,因此会议内容对于之后较长一段时间都具有指引意义,后续政策工作的落实也会围绕主线展开。
投资角度来说,我们平时看到的多数政策都出自政府条线,政策的级别取决于发文机构的级别。自上而下看:
①国务院(国字头文件),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
②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直属机构,正部级单位。
③26个国务院组成部门,即各个部委,均为正部级。
④1个国务院直属特设机构,即国资委,同样是正部级。
⑤10个国务院直属机构,正部级或副部级,一般名称为“××总局”/“××总署”的为正部级,名称为“××局”或“××署”的为副部级。
⑥2个国务院办事机构,正部级。
⑦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正部级或副部级。
⑧由部委管理的国家局(比如发改委管理的能源局、交运部管理的民航局等),级别为副部级。
至于党代会,每年会召开1-2次全体会议,比如十八大等。
具体内容上,一中全会和二中全会一般围绕“人”展开,决定中央机构(包括政治局委员、政治局常委、中央委员会总书记等)。
二中全会在党代会结束后第二年召开(两会之前),主要是对政府部门和政协领导的人选进行讨论,另外还会涉及机构改革的议题。
三中全会往往是国家级“大课题”的出处,引领了几次改变国运的颠覆性变革。比如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把“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十四届三中全会确定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未来几年各领域改革工作提纲挈领。
四中全会更多是顶层制度建设。例如十八届四中全会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十九届四中全会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五中全会从十六大开始主要讨论新的五年规划;
六中全会在十八届和十九届分别讨论党内建设和百年历史经验总结,另外六中全会会宣布下一届党代会的大致召开时间;
七中全会一般在党代会前一周左右召开,内容包括对党章修正稿的讨论、总结过去5年工作,以及为即将召开的党代会做准备工作等。
人大会议和政协会议的职能差别如下:
具体看全国人大,参考2018年议程,当年共召开了八次全体会议。
①第一次全体会议(开幕式):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
②第五次全体会议选举国家机关人员: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监察委员会主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③第六次全体会议选举国务院总理:国务院总理+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委员。
④第七次全体会议选举国务院其他组成人员及直属机构人员:国务院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委员会主任、央行行长等。
⑤第八次全体会议(闭幕式):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讲话。
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一直是市场关注的焦点,但从经济工作的角度来说,更多是对前期定调的细化。一般而言,政府工作报告从起草到完成历时2-3个月,即在前一年年底就成立起草组,依据国务院总理的要求调研写作。
这就说明,一方面,政府工作报告的定调和总体要求,实际上应该在前一年年底已经基本确认;另一方面,报告的内容应该与中央会议精神一致。因此,对于政府工作报告在经济领域的部署,最好的参考材料是前一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如果没有特殊情况(比如疫情),不会同前期有太大的出入。但是上至财政货币空间、下至政策倾斜行业,仍可提炼出一些关键信息。
22年的特殊性在于,一方面,经济数据不断走弱+防疫政策调整+前期地产等领域增量政策铺垫,市场期待在此次会议中看到更为积极的稳增长举措。另一方面,二十大刚刚召开,并选举了新一届常委和政治局,地方一把手也已落定。因此很大程度上,这次会议也是新领导班子经济思想的浓缩体现。
去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于“高质量发展”的论述力度可谓是历次可比会议之最,供给侧改革的新内涵,是“通过高质量供给创造有效需求”;与此同时,即便是对于积极稳增长的表述,也多带有前提条件,比如保持风险可控、房住不炒等。
因此,今年会议主旨,大概率是稳增长加码的一年,但大方向上不会重复过去的模式(老基建+地产强刺激),对于增长质量将有着更高的要求,这可能令部分期待“大水漫灌”的投资者预期落空。而结合近期政策和会议,未来高质量发展的落点或在于“内需”和“安全”。
内需主要包括三点:一是消费,二是有效投资,三是产业链升级(高质量供给)。
消费方面包括:
(1)传统消费:基本消费品质升级+中高端消费。
(2)服务消费:此次对养老产业的描述可作重点关注。
(3)新型消费,明确支持社交电商、网络直播等形式。
(4)绿色消费等。
投资方面,应该更多是指的“有效投资”(制造业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基建方面,从兼具稳增长和产业升级的角度来看,新基建领域(信息技术、新能源等)是确定性最高的方向。
扩大内需和双循环是在面对变化加剧的内外部环境而作出的长期战略选择,但短期想要立竿见影恐怕并不容易。
“安全”一词在20大报告中出现了91次,为历次大会之最。从这个角度来看,国家安全主线很有希望成为未来几年的赛道投资主线,对应方向可能包括:
(1)国防安全
(2)基于中美贸易摩擦不可逆的趋势下的核心技术攻关——对应半导体等领域国产替代。
(3)基于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对应信创、人工智能等方向
(4)基于基本生命线问题——对应粮食安全和能源安全
文中任何观点和建议不构成对证券买卖投资建议。在任何情况下,和众汇富不对任何投资做出任何形式的担保或承诺。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