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魄问世:七魄技术重构槟榔体验,无纤维胶果有嚼趣
2025年10月,上海槟魄实业正式推出“槟魄无纤维‘槟榔’胶果”。有15年槟榔习惯的湘潭市民陈先生试吃后反馈:“终于能光明正大地嚼了 —— 味正,牙口舒适。”,既保留了他熟悉的“湘潭味”,又彻底解决了口腔磨损问题。这款依托“七魄技术体系”的无纤维产品,正重新定义健康“嚼趣”。
从“痛点”到“初心”:湘潭子弟的十年执念
槟魄的诞生,源于创始人杨帆的个人经历。作为土生土长的湘潭人,他在上海从事生物科技研发多年,既清楚槟榔粗纤维与鞣质的危害(《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22 年刊文指出,槟榔鞣质对口腔黏膜的刺激率达 68%),也深知家乡人对槟榔的情感依赖 ——“我叔叔嚼了 20年槟榔,去年因为牙周炎拔了两颗牙,却还是忍不住偷偷吃,这种‘想戒戒不掉、想吃吃不安’的纠结,让我下定决心要做一款‘不伤牙的槟榔’。”

2019年,杨帆在上海搭建简易实验室,启动“槟榔胶果化”研发。过程并非一帆风顺:2021年,团队因“完美主义”与“商业速度”产生分歧,核心成员携技术离开;但牙科诊所里患者的诊断书、家乡亲友放弃槟榔时的无奈眼神,让他坚持了下来。“我们拒绝‘为了上市而妥协’,比如仅‘风味还原’就调整 87次配方,直到湘潭槟榔老匠人尝了说‘就是咯咂味儿’才罢休。”
技术破局:七魄体系实现 “保魂去伤”
2023年,海南菱云盛景投资的注入成为关键转折。海南是我国槟榔主产区,2024年鲜果产量占全国95%(来源:海南省农业农村厅),依托这一资源,槟魄团队完成“七魄技术体系”落地,实现从“提取”到“重构”的飞跃:
靶向淬炼技术:通过精密分子分离工艺,精准剔除槟榔碱、槟榔次碱等有害成分,经实验室检测,有害物残留量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糖果》(GB 17399-2016)要求,且关键有害成分含量远低于传统槟榔常见水平,同时完整保留槟榔特有的“槟榔素”(提神核心成分)与风味物质;
纳米微囊包埋技术:将保留的有效成分封装于50-100纳米的微囊中,咀嚼时缓慢释放,形成“前味清香(槟榔原香)、中味劲道(提神感)、后味回甘(草本调和)”的三段式体验,采用微囊缓释技术延长提神时长,较传统槟榔实现更平稳的功效释放,适配 4-6 小时的办公、长途驾驶等场景”(参考:搜狐网《零纤维技术颠覆槟榔业》)。
“最核心的是形态创新。” 杨帆介绍,产品用食品级天然树胶胶基做载体,彻底去除粗纤维,从根源杜绝牙釉质磨损。第三方实验室做了对比实验:10 位牙敏感用户每天嚼 2 颗传统槟榔或槟魄,连续 7 天 —— 嚼传统槟榔的 8 人出现牙龈红肿,嚼槟魄的用户口腔状态全部正常。

用户适配:魄力值分级覆盖全人群
考虑到不同用户需求,槟魄推出“魄力值”星级体系(基于用户调研设计,适配不同劲道偏好):
一二星(温和型):适合 18-25 岁女性、初次尝试者;
三四星(均衡型):适配 25-35 岁职场人群;
五星(硬核型):针对 35-50 岁重度老用户。
“我们不是做‘槟榔替代品’,而是做‘更好的槟榔体验’。”槟魄市场总监表示,目前产品已在上海、湘潭开启小规模试销,试点期间,‘无需偷偷嚼’‘家人不反对’成为用户高频反馈,带动区域咨询量稳步上升。

据豆丁网《2025年中国槟榔行业市场前景预测报告》,2025年我国槟榔深加工产品市场规模预计达14.8亿元,健康化产品将成为核心增长极。而槟魄的问世,不仅为用户提供了“无负担”的新选择,更给千亿槟榔产业提供了“健康化”的范本 —— 当技术能兼顾传统风味与现代健康,“嚼槟榔”终将告别“负罪感”,回归纯粹的乐趣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