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好:从创业先锋到农牧巨擘的成功密码
顺势而为,把握时代脉搏
刘永好的创业之路,始于改革开放的浪潮。20世纪80年代初,国家政策鼓励个体经济发展,三十出头的刘永好和兄弟们敏锐捕捉到这一机遇,毅然辞去稳定工作,下海经商。他们从养殖鹌鹑起步,凭借鹌鹑养殖本钱少、成本低、效率高的特点,迅速打开市场。然而,创业并非一帆风顺,他们曾遭遇支票诈骗,几乎损失全部家当,但凭借坚韧不拔的毅力,他们很快走出困境,生意逐渐走上正轨,成为全国最大的鹌鹑养殖户之一。
随着市场变化,刘永好又一次展现出对商机的敏锐洞察力。1988年,他察觉到鹌鹑养殖规模见顶,而饲料行业蕴含巨大潜力。于是,他带领团队转向饲料研发,成功推出“希望一号”饲料。为提升产品竞争力,他们从国内先进合资饲料厂取经,自主研发设备、研究配方,与江苏企业合作研发新机器,价格仅为进口设备的一半。“希望一号”上市后大获成功,厂子门口排起几公里的汽车长龙。这次成功让刘永好深刻认识到技术的重要性,也为新希望集团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创新变革,引领行业发展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刘永好始终将创新变革作为核心驱动力。在饲料业务取得成功后,他积极推动产业多元化,将产业链从养殖、饲料延伸到下游食品产业。
面对市场竞争和行业变化,刘永好果断推动企业转型。2021年,新希望将成本管控摆在突出位置,实施“瘦身”行动。通过聚焦主业、主动调整结构、适度缩减规模,强管理、降成本、压减可控费用,狠抓技术创新、提升效率,开发新产品、适应市场等策略,新希望在2024年走出行业周期底部,实现扭亏为盈。
在技术创新方面,刘永好也不遗余力。新希望加大育种研发投入,自主研发“芯希望”猪基因芯片,用于早期选育工作,有望减少对国外种源的依赖。同时,与中国农科院联合选育中新白羽肉鸭,打破国外对肉鸭核心种源的垄断。
稳健经营,坚守“三不争”法则
刘永好信奉“三不争”法则,为新希望的稳健发展保驾护航。他不争快,深知创业是一场马拉松,需要耐力而非速度,从不急于赚快钱,始终稳扎稳打。在企业扩张过程中,他注重基础建设和能力培养,确保每一步都走得坚实。
不争大也是刘永好的重要经营理念。他不盲目追求规模,而是专注于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在他看来,企业规模再大,如果根基不稳,也难以长久发展 。因此,新希望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将产品品质和客户需求放在首位,不断优化产品和服务,赢得市场认可。
在竞争策略上,刘永好不争强,不与对手进行硬碰硬的较量。他善于通过差异化竞争,寻找自身优势。例如,在饲料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新希望通过技术创新、优化服务等方式,与竞争对手形成差异,从而在市场中脱颖而出。
人才为本,推动组织变革
刘永好深知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他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和引进。新希望搭建了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自编教材、自请教师,线上线下开课讲授现代农业技术。同时,积极引进优秀人才,包括海外博士、硕士等,为企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随着企业发展,刘永好积极推动组织变革,以适应市场变化 。他提倡年轻化管理,大力任用年轻人,为企业带来创新思维和活力。在他的领导下,新希望不断优化组织架构,提高管理效率,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履行责任,助力乡村振兴
刘永好始终牢记企业的社会责任,积极投身乡村振兴事业 。新希望与农户合作,推动养殖适度集中 。企业负责建设养殖场、育肥场,提供饲料、疫苗等,并传授养殖新技术,农户负责养殖 。这种模式既帮助农户降低养殖成本和市场风险,确保稳定收益,又促进企业业务发展,实现共赢 。
1994年,刘永好联合9位民营企业家发起光彩事业,带动广大民营企业为乡村作贡献 。2020年,他提出乡村振兴“五五工程”,计划在5年内投资500亿元,新增5万就业岗位,新增公益培训5万新农人,帮扶5万农户及中小微企业,建设5个乡村振兴样板 。目前,“五五工程”部分目标已超额完成,部分仍在稳步推进 。
刘永好从创业先锋到农牧巨擘的历程,是一部充满智慧与勇气的奋斗史 。他凭借对时代趋势的精准把握、对创新变革的执着追求、对稳健经营的坚守、对人才培养的重视以及对社会责任的担当,书写了中国民营企业发展的辉煌篇章 。在未来,相信刘永好将继续带领新希望集团,在农牧及相关领域不断探索创新,为中国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作出更大贡献 。
文章作者:卢俊卿(天九共享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改革开放四十年四十人中国最具影响力十大公益人物。)
抖音/视频号搜索“老板悄悄话”,查看作者更多精彩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