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口可乐:软饮帝国的成功密码
在全球的饮料市场中,可口可乐无疑是一颗璀璨的明星,历经百余年仍在激烈竞争中独占鳌头,是当之无愧的“软饮一哥”。2023年财报显示,其全年总营收457.5亿美元,净利润107.1亿美元,从诞生时的药用饮料到如今畅销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碳酸饮料之王,可口可乐的成功绝非偶然,而是商业模式、产品特性、品牌营销、创新能力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独特商业模式,掌控产业核心
可口可乐独创的特许经营模式是其成功的基石。在这种模式下,可口可乐专注于产品研发与品牌打造,将生产和销售等重资产环节交由特许经营的瓶装商负责。公司集中精力生产浓缩液,这一价值链核心利润率高达50%-60%,而后出售给瓶装商。瓶装商按照严格标准,添加水、二氧化碳、甜味剂等装瓶后推向市场。
在全球化进程中,可口可乐的商业模式历经两次重大转变。20世纪20年代,可口可乐通过轻资产+特许经营模式迅速打开全球市场,与海外瓶装商合作,搭建起高效的品牌传播网络。但由于合作瓶装商业良莠不齐,质量管控存在短板,进入了全球化野蛮发展期。1980年起,面对百事可乐的激烈竞争,可口可乐逐步收回特许经营权,成立瓶装投资部门,收购整合小型装瓶商,形成战略装瓶商,持股瓶装商业务比例大幅提升,运营模式转为重资产。虽然这一举措优化了生产销售流程,但大规模投资瓶装厂导致资本回报率下滑。2015年至今,可口可乐再造特许经营系统,剥离装瓶投资部门下绝大部分业务,进一步整合装瓶系统。此时,留下的都是渠道广、资金足的大瓶装商,内部协同作战能力大幅提升。
除资产运营模式转变外,浓缩液定价模式的调整也别具匠心。21世纪前,浓缩液价格固定,营收增长依赖销量。随着碳酸饮料增速放缓,可口可乐与瓶装商签订新定价体系,浓缩液价格改为浮动制,按瓶装商在公司收入贡献的百分比定价,使双方利益高度绑定。
过硬产品特性,构筑消费粘性
过硬的产品是可口可乐站稳脚跟的关键。其核心产品浓缩液配方独特,多种特殊成分精妙配比,造就了独一无二的风味、香气和口感。自1886年诞生以来,这一配方被视为顶级商业机密。配方中添加的咖啡因,提神醒脑、缓解压力,使消费者容易产生复购,大大延长了产品生命周期。
在定价上,可口可乐自诞生起就定位大众消费品,价格亲民。1886年推出时单价仅5美分,即使在经济大萧条时期,低价策略也使其愈发繁荣。这种定价策略让可口可乐成为全球消费者触手可及的选择,极大地拓宽了市场。
强大品牌营销,塑造全球形象
品牌营销是可口可乐的一大“法宝”。从1886年诞生起,它就开启了全球推广模式。赞助奥运会、世界杯等全球顶级体育赛事,以及各类文化活动,使可口可乐的品牌形象深入人心。其广告宣传紧扣快乐、分享、活力的主题,标志性的红色包装和独特瓶身设计,在全球消费者心中留下深刻印象。例如,作为奥运会长期赞助商,可口可乐借助奥运会这一全球瞩目的平台,将品牌所代表的快乐活力传递给数十亿观众。
此外,可口可乐还不断创新营销方式。针对不同市场和消费群体开展多样化营销活动,如在中国市场,针对“CityWalk”新生活方式推出口袋装产品,洞察“搭子文化”潮流与奥利奥推出联名产品,满足年轻消费者对新奇、有趣产品的追求;推出“昵称瓶”,将“吃货”“女神”“学霸”“暖男”等昵称印在瓶身上,增强消费者对产品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持续创新求变,紧跟时代步伐
创新能力是可口可乐保持竞争力的动力源泉。在产品方面,除经典可乐饮料外,公司不断推出各种口味饮料,如樱桃味、香草味,以及健怡可乐、零度可乐等低糖、无糖版本,满足不同消费者的健康和口味需求;还推出首款由人类和AI技术共同创造的“未来主义口味”限量饮品“Coca-Cola Y3000”。在包装上,可口可乐也不断推陈出新,与时尚品牌、动漫IP等联名,碰撞出奇妙火花,牢牢抓住年轻人的心。
可口可乐的成功是多种因素协同作用的成果。它以独特商业模式掌控产业核心,凭借过硬产品特性赢得消费者青睐,通过强大品牌营销塑造全球形象,依靠持续创新能力紧跟时代步伐。这些成功之道不仅使其在软饮行业屹立不倒,更为众多企业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激励着后来者在商业浪潮中不断探索前行 。
天九共享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改革开放四十年四十人中国最具影响力十大公益人物。)
抖音/视频号搜索“老板悄悄话”,查看作者更多精彩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