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融基金四季度报速递I权益投资看这里
中融基金权益研究总监、基金经理寇文红表示:“2023年预期消费类、医药、新能源、房地产产业链、军工、信创、黄金等都存在阶段性的机会。我们相对更看好新能源板块。”
他提到,在2022年三季度末,我们的主要持仓是锂矿锂盐股,也有一部分光伏、储能等股票。在2022年7月,我们预期8月之后碳酸锂价格将继续上涨。到11月,碳酸锂价格上涨至60万元/吨。但市场强烈预期碳酸锂价格将下跌,导致股价下跌。2022年11月下旬,我们观察到碳酸锂价格开始松动,考虑到下游正极材料企业会观望、春节前后是需求淡季,我们判断碳酸锂价格跌幅会比较大,于是减持了锂矿锂盐股;基于对2023年储能行业增速的乐观预期,加仓了储能、逆变器、光伏中的TOPCon电池、石英砂、金刚线等。2022年,欧美加息打击了全球风险资产价格,俄乌战争推高了能源价格,降低了风险偏好。展望2023年,这些不确定性都有所下降。2023年,在需求管理政策的支持下,国内GDP增速有望回升,带动企业盈利回升。同时宏观流动性相对宽裕,利率较低,有利于A股市场上涨。虽然房地产需求端政策的力度、疫情的影响、消费和投资恢复的力度等还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但大方向是值得乐观的。预期消费类(白酒、旅游酒店、休闲服务、商贸零售、传媒、院线、餐饮、交通运输等)、医药、新能源(储能、光伏、锂电)、房地产产业链(建材、装饰、家电、家居等)、军工、信创、黄金等都存在阶段性的机会。我们相对更看好新能源板块。我们将继续对高景气的子行业进行深入研究,挖掘投资机会。
中融基金成长投资总监、基金经理甘传琦则表示:“组合结构方面,除了长期持有并在前期分享过观点的光伏、军工、汽车、科研仪器等,我们在四季度重点增加了一部分性价比较高的消费属性资产,而新能源内部我们重点增加了储能的仓位。”
他还特别分享了一个经验——认知决定变现能力, 投资框架决定收益率方向。展开来说,四季度市场表现较强的就是“困境反转型”投资策略,表现较弱的是“景气趋势 型”策略,前者在短期持续的政策环境扭转驱动下呈现出快速的估值提升。由于甘传琦更侧重自下而上业绩兑现带来的产业型投资机会,因而对上述政策驱动型的策略理解还是不足,这点也是需要自己总结提高的。展望23年市场,当前投资者的预期和情绪应该比22年改善,经济的修复、全球流动性的改善等等都呈现出更有利的共振,我们对后期挖掘更多投资机会持有乐观信心。组合结构方面,除了长期持有并在前期分享过观点的光伏、军工、汽车、科研仪器等,我们在四季度重点增加了一部分性价比较高的消费属性资产(一些医药,以及摩托车行业),而新能源内部我们重点增加了储能的仓位。我们对储能的观点如下,随着光伏各供应链环节的扩产,光伏的投资成本将下行,驱动类似国内大基地市场的放量,随之会带来大容量并网消纳的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类似电化学储能/火电调峰灵活性改造等各种储能方案的配合,因此储能可能处在类似电动车之前的低渗透率、高成长性投资阶段,蕴含的投资机会较多。
展望后市,基金经理普遍认为,2023年宏观环境将持续改善,权益市场也将迎来估值修复,中融基金会继续聚焦人才、文化、合规、组织等可持续发展核心要素,打造核心竞争力,在百舸争流中探索高质量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