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股东股票套现「转股套利技巧」
大股东减持套现向来是A股利的一个利空信号,为投资者所诟病,然而因为大股东减持是要公告的,所以散友一般能避开风险,及时“跑路”。但现如今,一个新型减持方式的出现打破了这个保护伞——私募可交换债,大股东通过其减持竟然可以绕开监管,瞒过投资者,在最短时间内“金蝉脱壳”。据悉,现有十多家上市公司发行了这种可交换债,还有至少数十家公司排队等待发行中。
骗过投资者一说从何而来
大股东通过私募可交换债“偷偷”减持的动因很多,最显著的动因便是其对股价冲击很小。股东大量集中频繁减持(大宗交易)会对股价造成不小的冲击,而可交换债实行逐步换股,规避了对股价冲击的同时也减轻了对公司的负面影响,可为一举两得。不仅如此,由于私募可交换债属于被动减持,不受6个月不减持的约束。
大股东减持套现的原理
简单来说,就是股市里的钱从债市来捞出来。
譬如大股东有5亿市值的股票,那么他也许能发个4亿多的私募可交换债,大部分股份都套现了出来。不仅如此,私募可交换债发行简单、门槛相对于公募更是低了许多,据说最快3个月就能完成发行。
低息融资的的戏码
超低市场利率的大背景下,私募可交换债这个一直被视作减持套现工具的玩意也有了融资的特性。
私募可交换债通过股权质押的方式进行了增信,所以同时满足了资质平平的上市公司的融资需求,难以发行公募债券的发行人可以藉此以相对低的成本获得融资。
结合定增打组合拳
大股东拿发行私募可交换债融来的钱认购公司的定增项目,只要项目折价率够高,便能实现套利。说白了,有点类似于做空的操作,利用可交换债的高溢价的特性在高价位借出自己的股票,然后运用定增的折价率高的特点在股价低位吃进,实现完美的套利。
钱权双收引人忧虑,窗口指导迫在眉睫
虽然定增和可交换债目前都受到证监会的监管,但私募可交换债结合了股票的进取特性以及债券的稳定性,加上其透明度低且套利行为明显的特点,难免会受到监管层的打压。
当然,这些并不是最关键的因素。据市场人士称,即便是大股东把手里的股票质押出去了,依旧对公司留有控制权,更绝的是不会有人过问和追踪这些质押得来的钱是用来干嘛的,过程完全处于灰色地带。
接盘侠同样有利可图
既然私募可交换债如此“不靠谱”,为什么还会有人去购买呢?事实上,不论是大股东还是债券购买者在目前都是受益方。
对于投资者来说,最好的情况莫过于最终股价上涨幅度大于转股价格,此时收益率高于债券利息;而次好的情况是,股价没啥大变化,投资者持有债券到期,每年也有4%至5%的票面利率;最糟糕的情况是,股价狂泄,大股东质押的股票市值不能COVER发行价,然而再烂的股票也有壳的价值。
相信随着发行量的增速加快,私募可交换债的价值会被更多上市公司深入挖掘,作为普通投资者也当时刻警惕,有的放矢。
欲知更多股市机会,速速关注微信号:股市机会情报(thsjihu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