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合数字平台在青岛启动——政企携手共绘跨境商贸新格局
中国青岛,2022年11月25日 —— 在此间举行的高层论坛上,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综合服务平台(SCOCSP)正式上线。这一事件标志着区域经济一体化进入新的阶段,也使数字基础设施成为中国欧亚伙伴关系战略的新支点。

论坛由中国商务部与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SCODA)联合主办,吸引了400余位政府官员、金融机构及科技企业代表参会,展示了政策与产业高度协同的强大合力。
战略背景:上合组织在中国全球愿景中的地位
SCOCSP的意义需放在中国更宏阔的外交与经济布局中加以理解。上海合作组织不仅是区域安全机制,更是推动多极化世界秩序与“互利共赢”合作的核心制度平台。
对中国而言,推动上合经贸一体化是战略必然:它有助于为中国商品与技术拓展稳定、多元的市场,保障能源与资源通道安全,并建立起一个更具韧性的经济共同体,以减少外部环境带来的风险。
论坛现场汇聚了来自巴基斯坦、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中国的多国大使与高级外交官,以及监管机构和大型企业高管。
科技企业代表包括腾讯、蚂蚁集团(支付宝)、华为和中远海运等;金融机构方面有中国银行(BOC)、国家开发银行(CDB)、中国工商银行(ICBC)以及巴基斯坦主要银行——巴基斯坦国家银行(NBP)、哈比银行(HBL)、阿尔哈比银行(Bank Al Habib)、联合银行(UBL)和联合银行(ABL)等。
夯实数字贸易基础
商务部及示范区管理委员会的高级官员在致辞中强调,该平台将在建设无缝衔接的跨境贸易通道方面发挥变革性作用。
商务部代表表示:“SCOCSP体现了我们对建设可信数字生态体系的承诺,而不仅仅是数字基础设施的搭建。”
该项目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BRI)与全球发展倡议(GDI)的直接延伸。通过制定数字化“行规”,SCOCSP强化了中国在上合框架内的经济领导力,减少对西方主导的金融与物流网络的依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愿景。
平台实现了贸易单证、报关、物流跟踪和金融结算的一体化数字整合。专题讨论探讨了这一体系如何减少处理时间、提升供应链可视化水平,并协助监管机构与银行共同防范贸易型金融犯罪。
产业领袖共话数字化转型
金融机构代表展示了各自在数字贸易创新方面的最新进展,凸显了中国的技术实力。
中国银行介绍了其基于区块链的贸易融资平台,展示了智能合约在自动化文档验证中的应用。该行高管指出:“我们的平台已将处理周期从数天缩短至数小时,并显著提升了安全性。”
国家开发银行重点介绍了数字货币试点项目,旨在简化跨境结算流程。“未来,原本需要数周的结算将实现实时完成,并具备完全透明性。”该行代表表示。
与此同时,工商银行展示了利用人工智能的风险评估系统,通过分析贸易模式识别异常与潜在欺诈。“人工智能让我们从被动合规走向主动风险管理。”该行技术负责人解释道。
巴基斯坦金融业的积极参与
由巴基斯坦驻华使馆商务处牵头的巴方代表团,展现了其对区域金融一体化的高度重视,强调了巴基斯坦作为中巴经济走廊(CPEC)关键枢纽的作用。
巴基斯坦国家银行(NBP)高级代表介绍了数字银行转型的最新进展:“我们正在大力升级系统,以便与区域平台如SCOCSP实现无缝对接。”
哈比银行(HBL)高管指出:“随着中巴经济走廊的推进,我们需要的金融通道必须像基础设施一样高效。”
在一场关于运营挑战的圆桌讨论中,联合银行(ABL)代表提出了全球范围内的共同痛点:“在跨境交易中,人工验证导致的瓶颈与漏洞几乎每天都在发生。转向具备透明度与实时分析能力的系统已不再是选择,而是运营必需。”
阿尔哈比银行与联合银行(UBL)的代表也进一步分享了在合规标准化方面的实践成果,展现出巴基斯坦银行业朝数字化协同迈进的整体趋势。
技术与制度视角
英国皇家采购与供应学会(CIPS)主持了关于数字化采购实施的专题研讨。与会专家指出,数字采购不仅需要技术采用,更需对业务流程进行系统性重构。
案例研究显示,标准化数据格式与自动验证可将文件错误率与处理成本降低高达40%,为上合组织成员国全面采用SCOCSP提供了有力的经济依据。
形成共识:与中国战略高度契合
论坛最终形成了与中国战略方向一致的多项共识,包括:
•构建开放架构的金融体系;
•加强上合成员国监管合作;
•推动公私合营(PPP)贸易基础设施项目。
与会代表一致同意成立跨国工作组,负责数据标准化、合规互通及技术实施等议题,推动SCOCSP的落地与集成。
结语:数字丝路下的区域共赢
SCOCSP的启动不仅意味着一个统一的数字贸易平台正式启用,更标志着区域经济正迈向数据驱动、规则导向的新阶段。
通过将科技、金融与治理紧密结合,上合组织地区正在为透明、韧性与智能化的经济未来奠定基础,而中国的数字丝绸之路正成为支撑这一未来的关键架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