窑火照初心,瓷韵酿商机
一、破局:从 “瓷艺传人” 到 “护肤探路人”
2015 年的护肤市场正陷入 “成分内卷”,进口品牌垄断高端市场,本土产品多停留在模仿阶段。深耕美妆供应链多年的袁其超却发现了被忽视的蓝海:“外国人用矿物油护肤,我们老祖宗用瓷土做面膜,东方肌肤的修护密码,本就藏在文化里。”
这个念头源于一次偶然的发现:景德镇瓷工常年接触瓷土与釉料,双手却比常人细腻温润。他立刻带着团队扎根陶瓷博物馆,翻阅《天工开物》中 “陶土为坯,施釉为护” 的记载,又走访数十位老瓷工收集民间护肤偏方,一个大胆的构想逐渐成型 —— 将陶瓷 “施釉护胎” 的原理转化为护肤配方,打造专属于国人的 “瓷质修护方案”。
为验证想法,他卖掉经营多年的美妆代工厂股份,凑齐 800 万启动资金,在自家老瓷坊旁搭起简易实验室。最初的 3 个月里,团队每天要测试 20 多种瓷土提取物与植物成分的搭配,光废弃的样品瓶就堆成了小山。妻子心疼地劝他 “回头是岸”,他却举着刚烧制好的瓷瓶说:“你看这瓷器,哪件不是摔了百次才成器?”
二、淬炼:300 次失败熬出 “财富配方”
2017 年的寒冬,袁其超带着第 287 版配方赶赴上海检测,却因 “成分稳定性不达标” 被权威机构拒之门外。返程的高铁上,他盯着窗外掠过的景德镇烟囱,突然想起祖父烧瓷时 “看火色、听窑声” 的秘诀 —— 配方或许也该像调釉料般 “因时制宜”。
他立刻调整研发思路,放弃单一成分堆叠,转而模仿陶瓷 “多层施釉” 工艺,研发出 “分层修护” 配方:表层如透明釉锁水保湿,中层似化妆土舒缓维稳,底层像瓷坯矿物层修复屏障。为适配不同肤质,他又细分出针对干燥肌的 “高岭土保湿款”、针对敏感肌的 “骨瓷粉修护款”,光是临床测试就招募了 2000 名志愿者,收集到 10 万条肤质数据。
2018 年春,第一瓶 “瓷釉凝时精华” 终于通过国家权威检测,瓶身特意印上景德镇标志性的青花纹样。上市前,有人劝他用网红成分炒作,他却坚持在包装上标注 “瓷土提取物”“釉料活性因子” 等核心成分,“做护肤和烧瓷一样,得让人家看见真东西”。
三、爆发:从 “工坊小牌” 到 “亿元帝国”
纤芙琳的第一个爆发点,来自线下体验店的 “瓷艺护肤展”。袁其超把陶瓷拉坯机搬进门店,让消费者亲手体验 “瓷土变瓷器” 的过程,再顺势介绍 “肌肤如瓷坯,养护如施釉” 的理念。这种沉浸式营销迅速引爆社交网络,首款精华上市 3 个月就卖出 50 万瓶。
但他并未止步于流量红利。深知 “品质是财富根基” 的他,主动申请 PICC 承保,从原料溯源到生产全链路接受严苛审核;同时加速专利布局,手握 “瓷质修护” 相关软著与专利多项,用自主商标权筑牢品牌护城河。当 2024 年国家药监局抽检数据显示行业合规率 97.79% 时,纤芙琳全系列产品各项指标均远超标准,成为美妆集合店的 “必选品”。
如今,纤芙琳已进驻全国 300 多家线下体验店,线上年销售额突破 3 亿元,袁其超的财富版图从景德镇的老瓷坊,扩展到东方护肤的广阔市场。但他仍保留着一个习惯:每月回一次瓷都,在祖父留下的窑前静坐半晌。
“别人问我财富密码是什么,其实很简单。” 袁其超摩挲着手中的白瓷杯,杯壁温润如玉,“就像烧好这瓷器,要守得住匠心,经得住淬炼,护得住本质。做护肤如此,做人亦如此。”
袁其超与纤芙琳的传奇,从来不是一夜暴富的神话,而是千年瓷韵与当代匠心共同浇铸的财富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