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翰汇律师事务所:洞察环保关停与拆迁困局,助力企业维权突围
在当下,全国范围内众多企业面临着严峻的生存挑战,环保关停与拆迁问题交织,让企业主们忧心忡忡。北京翰汇律师事务所主任吴少博律师,凭借丰富的实战经验,通过剖析实际案例,为企业揭示其中的复杂局势与维权之道。
一、典型案例复盘
2006年8月,江苏无锡的张先生与水利局签订了长达 30 年的土地租赁协议。同年,张先生的企业顺利投产建设,依法完成工商注册,取得营业执照和纳税登记证,正式开启经营之路。然而,平静的经营局面并未持续太久。2016 年,江苏省政府启动大规模环境整治工作,张先生的企业不幸被纳入整治范围。由于企业属于纺织行业,张先生认为自身企业污染较小,故而未办理环评手续,也未进行申报审批,这在环境保护法层面存在明显缺失。
同年 12 月,区政府以未取得环评手续且未登记申报为由,要求企业停产整顿。张先生并未听从指令进行关停。2017 年 5 月 10 日,区政府进一步要求企业不仅停产,还要进行实际搬迁,且提出 “先搬迁后谈补偿” 的不合理要求,这让张先生极为恼火,他明确表示搬迁可以,但企业因此遭受的损失必须得到赔偿,故而未配合相关要求。到了 2017 年 6 月,区政府组织相关部门对张先生的厂房实施强制拆除。在拆除过程中,张先生的爱人上前阻止,却被公安机关人员带至车上,行政拘留 15 天。此次强制拆除既未进行证据保全,也未对厂区内财物损失进行妥善处理,给企业造成了重大损失。
二、案例深度剖析与维权成果
北京翰汇律师事务所接手此案后,迅速展开行动,通过申请复议和诉讼等方式,确认了政府的强拆行为违法,并积极主张企业的赔偿与补偿权益。最终,凭借专业的维权途径和精心制定的方案,成功帮助企业获得了满意的赔偿与补偿。在这个案例中,有诸多关键要点值得关注:
强拆行为违法性与赔偿依据:确认政府强拆行为违法是维权的关键一步。政府的过错行为导致企业权益受损,根据行政赔偿相关法律规定,有过错即需承担赔偿责任。强拆导致的企业财务损失,包括厂房内设备、物资等损失,均应纳入赔偿范围。企业依据《行政诉讼法》和《国家赔偿法》等相关法律规定,完全有权利主张自身损失的赔偿与补偿。
环评手续与强拆的关系:区政府以企业未办理环评手续为由实施关闭和强制拆除行为,这一做法在法律上是不合法的。企业未取得环评手续,并不构成强拆的必然因素。政府不能以此为由,随意侵犯企业的合法权益。对于因违法行政强拆给企业造成的损失,政府理应依法予以赔偿。
赔偿项目明细:具体的赔偿项目涵盖多个方面。搬迁补助费用于补偿企业因搬迁产生的费用;临时安置补助费帮助企业解决搬迁过渡期间的安置问题;停产停业损失则针对企业因关停拆迁导致的经营停滞所遭受的损失进行赔偿;此外,对于虽未毁损但因拆迁而无法使用的设备等资产,也应给予合理赔偿。
拆迁补偿与行政赔偿的关联:从法律角度来看,法定拆迁补偿范围内的损失应属于行政赔偿范畴。按照拆迁补偿标准对企业进行赔偿,符合国家赔偿法的立法精神。国家赔偿制度旨在弥补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因行政权或司法权违法运用而遭受的损失,使其恢复到未受侵害前的状态。若没有政府的违法强制拆除,企业本可通过合法的拆迁补偿程序获得相应补偿。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应承担起赔偿或补偿的义务,尽管实施关停和拆迁的主体可能不同,但最终给企业造成的损失是实实在在存在的。
三、对企业主的警示与建议
当前,环保关停与拆迁问题错综复杂,政府的一些不当做法,如拆迁程序倒置、利用企业弱点逼迫关停等,目的往往是降低补偿成本。在此情形下,广大企业主务必提高警惕。企业关停所带来的损失不容忽视,企业主应及时采取有效的维权措施,避免陷入 “等靠拖” 的被动局面。积极主动地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是将企业损失降到最低的关键。北京翰汇律师事务所拥有专业的律师团队,在处理此类复杂法律事务中经验丰富,能够为企业提供专业的法律支持与保障。若您的企业正面临环保关停与拆迁困境,北京翰汇律师事务所将是您坚实的法律后盾,与您携手共渡难关,守护企业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