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考点速记「 中级经济师基础知识 学习笔记 第十三章」
1、政府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科目
包括:税收收入、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非税收入、贷款转贷回收本金收入、债务收入、转移性收入六类。
非税收入包括:政府性基金收入、专项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罚没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固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捐赠收入、政府住房基金收入、专项债券对应项目专项收入、其他收入十款。
2、衡量财政收入的不同口径
①最小口径:财政收入内容
②小口径(统计年鉴中对外公布的财政收入、最常用的口径):税收收入 纳入财政预算的非税收入
政府收入中被纳入财政预算进行管理、政府可以统筹使用的那部分收入,不包括政府债务收入、转款专用的政府收入(社会缴款不应包含在内)
③中口径:财政预算收入加社会保障缴费收入
④最大口径:全部的政府收入
3、拉弗曲线与征税的限度
拉弗曲线:描述税率与税收收入/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基本含义:保持适度的宏观税负水平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条件。在较低的税率区间内,税收收入将随税率的增加而增加。继续提高边际税率超过一定的程度,将对劳动供给与投资产生负激励,进而抑制经济增长,使税基减小,税收收入下降。
拉弗曲线提示:征税有“禁区”,要注意涵养税源。
4、税负转嫁的方式:
①前转/顺转(最典型,最普通):通过提高商品价格的方式,向前转移给购买者/最终消费者的形式。
②后转/逆转:通过压低进价,将税收转给商品/生产要素供给者。
③混转/散转:前转和后转的混合方式,实践中最常见的方式。
④消转(特殊方式):通过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等措施降低成本,增加利润来抵消税负。
消转实际上税负并没有转嫁,二是由纳税人自己负担了。
⑤旁转(侧转):转嫁给购买者/供应者以外的其他人。
⑥税收资本化(资本还原):将土地等资本物品进行后转的特殊方式
未来应当缴纳的税款,通过从购买价格中预先扣除的方法,向后转嫁给生产要素的出售者。
5、影响税负转嫁的因素
①应税商品供给与需求弹性(关键因素)
需求弹性较小,供给弹性较大,税负容易转嫁(他人负担)
需求弹性较大,供给弹性较小,税负不易转嫁(自己承担)
②课税商品的性质
生活必需品(需求弹性小),税负易转嫁
非生活必需品(需求弹性大),税负不易转嫁
③课税与经济交易的关系
通过经济交易过程,间接对纳税人征收的税,容易转嫁;
对商品/劳务征收的增值税、消费税,与经济交易无关、直接对纳税人课征的税,不易转嫁(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
④课税范围的大小
课税范围越广泛,税负容易转嫁(不易替代,需求缺乏弹性)
课税范围越狭窄,税负不易转嫁(易替代,需求具有弹性)
6、国债的政策功能
①弥补财政赤字
财政赤字可通过向中央银行借款、增加税收、发行国债弥补(普遍做法)
②筹集建设资金
③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
短期国债流动性强,被称为“有利息的钞票”
④调控宏观经济
7、国债的负担与限度(衡量国债相对规模的指标)
①国债负担率(国民经济承受能力)
GDP值越大,国债负担率越小,国债发行空间越大。
国债负担率警戒线:发达国家不超过60%,发展中国家不超过45%
②债务依存度:当年债务收入与财政支出的比例关系
当国债发行量过大,债务依存度过高时,表明财政支出过分依赖财务收入,财政处于脆弱状态,未来发展有潜在威胁。
国际公认的债务依存警戒线介于15%-20%之间。
~~~~~~~~~~~~~~~~~~~~~~~~~~~~~~~~~~~~~~~~~~~~~~~~~~~~~~~~~~~~~~~~~~
各位小友们,以上为今日《中级经济师》的学习笔记,与大家一起分享,能帮到大家的话,请关注收藏哦!
2022年中级经济师考试倒计时:63天